两季故事围绕人与恶展开,有亮点也有不足,让人又爱又恨。
相似结构与问题呈现
两季的故事布局和角色设计比较接近,都是从悲剧事件开始,深入剖析了人与邪恶之间的关联。然而,这部剧存在一些问题,比如某个角色在与受害者家属沟通时,虽然言辞正义,却难以让人真正了解和信任他。这样的处理方式,更多地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,从而削弱了剧集的真实感。
情节陈旧处理堪忧
情节处理显得有些过时,例如高政茗的经历,遭受性侵却成了政治的牺牲品。剧中对于这一事件的讨论显得简单而缺乏深度,主要集中讨论为何受害者没有选择上诉,而未能深入挖掘其他相关层面,使得整个情节显得较为单薄。
主题延伸的亮点
好的在于,它对“与恶的距离”这一主题进行了拓展。不仅限于第一季的内容,还深入探讨了恶与政治、恶与无辜受害者之间的联系。政治斗争为人性的转变创造了条件,这种观察角度为整个主题增添了新的内涵。
角色的多面性
以高张玉敏为例,她并非完全的恶。她愿意为遭受家暴的女性争取保护令,并且会秘密地帮助她们。编剧通过塑造这一角色,展现了政治的复杂性,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。
视角盲区与人性复杂
人们往往难以全面看待问题,忽视了人的身份具有多样性和人性的善恶变化无常。不论是政治领域还是普通民众,都可能会被这种局限性所限制。当悲剧发生时,我们只是处于不同的“幸存者”位置而已。
与恶共存的启示
编剧着重指出这一点,目的在于揭示与邪恶共处的解决方案。我们需要认识到人与邪恶的局限性,直面它们,并努力与邪恶保持距离,这正是这部剧所要引发我们深思的。
你觉得剧中哪位人物在深入剖析人与邪恶之间的联系方面最为突出?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,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