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多观众因为最初几集“难以理解”就给《与恶2》评了低分,其实这可是今年最被小觑的华语剧集。该剧没有沿袭上一季的火爆势头,不过最终一集的法庭审理场面,堪称一次难得的法律知识普及。
大众质疑辩护
很多人一听到替杀人犯说话,就会立刻觉得是在替他们开脱。比如《与恶2》里那个叫胡冠骏的,被认为是超市失火事件的幕后主使,大家就说他辩护起来让人费解。说替杀人犯说话就是等于替他们洗刷罪名,这种想法很普遍,这说明人们对此事有先入为主的看法,也不太明白。
辩护的意义
律师明知当事人确实有罪,却依然为他辩护,主要有三个考虑,杀人者同样拥有基本人权,这是法律的基础要求,必须保障诉讼过程的公正性,才能维护法律的公平,同时比起直接消除坏人,更值得探究坏人产生的原因,王赦的辩护并非仅仅为了符合社会普遍认知,更在于促使人们反思固有观念,让隐藏的社会问题暴露出来。
放火动机辩论
庭审时,胡冠骏为何纵火是个焦点问题。检察官主张他是蓄意杀人,胡冠骏在神志清楚时点燃火焰,造成他人死亡。王赦则辩称是毁坏他人财物,因疏忽导致死亡。火灾蔓延和人员伤亡,也与超市正门附近的易燃物品及后门逃生的通道不畅有关。草率判决可能只是推卸责任,这样或许会为未来的悲剧留下祸根。
精神状况减刑争议
另一项讨论议题是关于被告精神状态是否应该减轻处罚。根据评估,胡冠骏属于反社会性格,这是由于他成长时期的经历以及缺乏关爱和帮助造成的。假如他能获得理解、接纳和医疗帮助,也许有机会转变行为。然而,也有人认为这样对待受害者家属过于无情,检察官和部分家属主张给予严厉判决。
不同诉求碰撞
家属们的想法并不一致,有些希望被告明白过错,主张严厉裁决;另一些家属则决定“让步”。这些不同的态度相互交织,显现出人类内心的多样性和对公平看法的不同。这也说明,当遭遇不幸时,人们会有各自独特的想法和应对方法。
法律教育启示
这次审判算是一次欠缺法治常识的讲解。它使人知晓法律不只是判定有罪和无罪、决定刑罚轻重,还须顾及各方的权益,探究犯罪的起因。它告诫我们不可草率地认定罪责,要考虑怎样防止更多不幸事件,促使社会朝着更公平、更包容的境界前进。
这次审判引发了很多关于法律和民生的讨论,对于为有杀人行为的人提供法律帮助,你的观点是什么?欢迎点击喜欢、转发这篇文章,并且留言谈谈你的想法。
发表评论